若脉微弱,汗出恶风者,虽有烦躁证,乃少阴亡阳之象,全非汗不出而郁蒸者比也。宜下之以太阳病六、七日,表证仍在者,脉当浮大。
故取水为金之子,又为木之母,于是泻火补水,使水胜火,则火馁而取气于木,木乃减而不复实,水为木母,此母能令子虚也。若无汗微渴,则为太阳表证多,即表里大热,又当用喻昌曰:玩此条本文,热结在里,表里俱热,己自酌量,惟热结在里,所以表热不除,况加大渴饮水,安得不以清热为急耶!程知曰:表热者,身热也;里热者,内热也。
然荣卫之所以流行者,皆本乎肾中先天之一气,故又皆以气言,曰荣气、卫气也。其支者,从肺出络心,注胸中。
人之伤于寒而为热者,得□发越故愈。水入则吐者,伏饮内作,故外水不得入也。
然惟知任毒以攻邪,不量强羸,鲜能善其后也。伤寒下后,心烦腹满,卧起不安者,栀子厚朴汤主之。
然虽已入阳明,尚恐未离太阳,故必重辨其脉,脉实者可下;若脉浮虚者,仍是阳明兼太阳,便宜汗而不宜下也。世之攻医卜而自小焉者何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