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谷志帆个人资料

桐谷志帆个人资料

夫先便后血,是脾阳之衰,补脾必先助火,故用附子以壮元阳而补脾阳,又以白术、甘草、黄土,专助脾中之气,最妙在地黄、阿胶、黄芩,甘寒苦寒,以滋脾中之阴,水土合德,火土生成,不寒不燥,乃温和之妙方,可使脾阴立复,而无漏血之虞,何忧此病之不除哉!按赤小豆当归散一方,乃解毒清热之方也。用药者,须知立极之要,而调之可也。

夫气、血两字,彼此互为其根,不可稍有缺陷,阳气暴虚,阴血即无所主,阴血暴虚,阳气即无所托。医案以湿久多化热伤阴,治以扶阴化温为主,犹治类中之意,以补前贤之未备。

愈后旬日,肾囊先寒后热,小便仍前涓滴作痛,每日按期而作,其苦万状,逾时乃止,既止小解如常。 前贤往往用于血虚发热之症颇效。

神即火也,气也,坎中之真阳也。曰:凡阳虚吐血之人,言语无神,脉息无神,面色无神,气衰力竭,困倦喜卧,不思饮食,咳多清痰,又须审察上、中、下三部,何处病情独见,便可按法治之也。

此病而断为阴虚者,见其病之在上半日也。奚必博称远引,侈陈夫青囊金匮为哉。

 阴气或不足于上,阳气即盛于上而成病,用药即当扶上之阴,而使之和平;阴气或不足于中,阳气即盛于中而成病,用药即当扶中之阴,而使之和平;阴气或不足于下,阳气即盛于下而成病,用药即当扶下之阴,而使之和平,此三阴不足,为病之主脑也。病人既先血后便,是湿热蕴酿已在大肠,而不在脾胃,大肠血液为热所伤,失其常度。

Leave a Reply